蟾蜍對于中國古人來說是神圣的。從有崇拜、有故事、有圖文,從這些文明發展的軌跡看,中國確實存在蟾蜍文化。蟾蜍雖其貌不揚,但它有生命力強,能承載相當于身體十倍、二十倍的重壓的“神力”,并且它還有靈性。

古人將蟾蜍的“神力”與天上盈轉缺又轉盈的月亮聯系起來。漢代月亮畫像中伏著一只蟾蜍,他們認為月亮中的蟾蜍和人世間的治亂關系密切。元弘抄本《五行大義》卷四紙背記《河圖》中說的:“蟾蜍去月,天下大亂”。實際上,月球表面陰影部分的輪廓可以看成兩個部分,一個是兔子,還有一個是蟾蜍。
月宮是個神秘的世界。古人認為月宮中有嫦娥、桂樹、吳剛、玉兔、蟾蜍。漢人張衡《靈憲》云:“羿請不死藥于西王母,嫦娥竊之以奔月……,嫦娥遂托身于月,是為蟾蜍”。因此蟾蜍與嫦娥與不死靈丹掛上了鉤。
神仙列傳中有一位劉海,他是八仙呂洞賓的入門弟子,他云游四海時,收伏了一只會變錢的三只腳的蟾蜍,由于劉道長最喜布施,這只會變錢的三只腳金蟾,剛好幫他變出錢來布施貧民。因此,民間將“三足金蟾”視為招財進寶的風水法器。
曾經用一陰沉香木,做一蟾蜍隨形雕……。不知何故停了下來,留下“爛尾樓”。主要是蛤蟆背面的大小瘰疣(皮脂腺)太密,要適當修正。
蟾蜍的現代文化寓意,起源于《紅樓夢》?!都t樓夢》中的第11回中,平兒說:“癩蛤蟆想吃天鵝肉”。癩蛤蟆的愿望真的能實現嗎?曾經讀到一個腦經急轉彎的問題,問:“第一個吃掉天鵝的是誰?”。答案是:“一只勇敢的癩蛤蟆”。